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3017篇
科学研究   854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04篇
综合类   156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2.
霍金先生的关于宇宙的阐述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课题,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大胆的预言忽视了哲学的关于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及有限与无限的问题.导致了大爆炸与光锥理论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83.
杨银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56-158
文章围绕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高水平实验室、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改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构建交叉学科、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等相应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硕士培养,提供多维度建议。  相似文献   
84.
德莱塞在其现实主义杰作《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特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风尚和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年的严重腐蚀。克莱特是拜金主义下的悲剧人物,作品向我们描写的既是克莱特的个人悲剧,更是美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85.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把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86.
近现代中国在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本国社会变革方面,走着艰难曲折的道路。邓小平所倡导的由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供了历史前提。中共“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更是为科学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找到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养子本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宗法制及其伦理观念的影响,养子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唐代统治者对异姓养子也采取禁止的态度,但在唐代中后期,由于胡族风气的濡染和军事形势制度、政治形式的变化,养子现象在藩镇出现并流行起来。藩镇养子风气影响了宦官养子,加剧了社会动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唐后期和五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太极”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差异,前以阴阳为基本范畴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存在样式,后以有无为基本范畴说明宇宙的生成与规律。易道的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易道的“时中”与《老子》的“反道之动”,在方法论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89.
GM(1,1)-ARMA(n,m)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1,1)模型是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预测模型,而ARMA(n,m)是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预测模型.由于二模型各具其特点,并各有局限性.但二者能取长补短.文献[1]给出了混合模型GM(1,1)-ARMA(n,m),但在具体预测时由于运算量大,没有合适的计算机处理程序使之显得不方便.本文根据其原理,完善了计算方法,给出了预测公式.经过例子验证,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90.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的确存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大体有四个或五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兴起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响应,从模仿创新到主动创新;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创新能力减弱,甚至消逝。这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既可以解释中国为何从强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衰落再到强大。作者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能否持续创新、不断创新和鼓励创新是国家崛起的背后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